中國時報【本報記者╱台北報導】

在第二個議題經濟面向,行政院科技政務委員朱敬一發表「台灣科技產業需要脫胎換骨」。他指出,在全球化下台灣未來產業政策的規則,不應老是陷溺在要補助、降稅、呼籲。而應該是應先發掘自己的優勢:蝴蝶蘭、水果、烏龍茶、石斑魚、ICT eco system、晶圓代工、宏碁品牌、故宮典藏、太陽能panel製造、年輕人的創造力、生醫人才、ECFA,全是用膝蓋就能看到的優勢。然後,做必要的微調與槓桿運用,迅速把優勢發揮出來,形成領先態勢。探索地方政府等利害關係人所能扮演的助攻角色。再充分運用政府政策,注入誘因,迅速帶起企業風潮。

發掘利用優勢 形成領先態勢

朱敬一表示,全球化與自由化對我們影響深遠。全球超級資本主義不是只影響國際政治,也影響各國的國內政治。譬如租稅競爭,台灣營所稅、遺贈稅,得向新加坡看齊是一例。又譬如人才危機,過去台灣學界與國外的薪水可能是十比十五的差別,但現在某些有國際市場的學者,在國外的薪水可以拿到五十,這沒辦法,因為許多領域的人才都是開國際標。

朱敬一認為,我們必須有自覺:全球化將帶來貧富不均,人民心中其實不平;富人減稅,社福支出不足,衝擊到人人皆有的惻隱在心;中產階級消失,社會動盪不安,將造成社會兩極;區域發展失衡,南北對立愈來愈嚴重。在這個時代,大家都必須調整。主張勞工權益者,必須體認到全球化的現實,不能只依以往的思考死守不變的原則;但市場自由派一昧主張學其餘國家如新加坡,也要認知到國內衝擊。

二低一高 打造跨領域新產業  他認為,台灣與新加坡的不同在於,台灣有製造業,新加坡沒有;因應製造業的勞工權益問題、環保汙染問題、運輸需求,台灣就比新加坡需要更多公共支出;因為台灣有製造業,國防的需求也更大。所以,台灣因應全球化應該要有自己的主張,如果我們陷入單一面向的選擇:開放或不開放市場,減稅或不減稅,則我們就是自曝其短。我們應該想的是如何從「在地」發掘比較利益,來與本土契合。

朱敬一指出,過去三十年,台灣產業經濟思想的主流是「自由化」,尤其是狹義的芝加哥學派(在國外被人家戲稱為鸚鵡學派)自由化。按照鸚鵡學派的說法,反正強者一定會出頭,市場自己會找到具優勢的產業,政府不該管太多。台灣的《獎勵投資條例》由原本的獎勵特定產業,變成獎勵特定業務活動的《促產條例》、《產創條例》,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的轉變。但在創新經濟時代,我認為這樣的鸚鵡理論就不對了。

他總結現在是:星韓崛起,大陸緊逼,機會稍縱即逝。所以我們一定要盡快找到利基,然後發揮之,實踐之。而利基要怎麼找呢?有幾個可能的面向可參考:一、明顯的優勢,二、潛藏的優勢,三、發揮關鍵助力,四、系統整合練兵。「重點是:不能不做,不能慢做,不能等局勢明朗才做。」

與談人經濟部長施顏祥呼應朱敬一的看法,他表示,九九年五月公布的《產業創新條例》,即展現了政策思維的轉變。從過去產業別及租稅優惠為主的獎勵方式,轉為注重環境面的建構及多元政策工具的運用,以誘發更多的產業創新。此外,本次《產業創新條例》的立法,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轉變,就是調整過去各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對產業的「管理」思維,應與地方政府一起推動產業發展。

施顏祥表示,在自由化與全球化的趨勢下,對於台灣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,國內大致已達成共識,要往低耗能、低汙染及高附加價值轉型,產品、產業及出口結構要優化,這些都需要長期努力。朱政委在報告中提出許多新想法與作法,相信對於政府推動跨領域新興產業發展,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。

改善投資環境 創造新產業鏈

金寶電子董事長許勝雄也認為,目前綠色市場一年產值達四千億美元,台灣綠色產能成長為指數型年增,意即未來台灣和全球的經濟成長主力為綠色產能。雲端服務的全球市場,預計在未來五年將成長三倍,達到四二○億美元,此技術發展趨勢可使台灣相關設備之製造商轉型,更可因新服務型態帶出新產業鏈。

他表示,應藉由單一窗口流程整合、創新服務等,提升政府效率及提供更貼近需求之服務。中央與地方財政也應作適度調整分配規畫,以使地方政府能更積極提升改善投資環境,以利招商引資,以繁榮地方,增加就業。






熱門關鍵字: 免費A片 線上A片 自拍A片 lv, gucci,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f6f1f2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